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举办“智聚多院,交叉致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系列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11-11    来源: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点击:

为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切实提升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与成效,2025年11月7日,学院再度联合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上海理工大学丁德锐教授共同举办“智聚多院,交叉致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研讨会。本次会议以“聚焦前沿、交叉融合、提升质量”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与深度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多方学术智慧,促进跨领域思想碰撞与协同创新,为三院教师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院长霍凤财、副院长韩非,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强,以及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由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韩非主持。

在专题报告环节,丁德锐教授应邀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他结合自身多次成功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经验,从基金申请的必要性、申请书撰写规范与技巧、常见问题剖析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讲解。

丁教授首先从科研人员职业发展、国家科技自主创新战略需求、当前基金申请形势与评审标准等宏观层面进行了深入梳理,帮助与会教师明晰申报方向与定位。然后,他围绕项目申请书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题目遴选、摘要凝练、立项依据阐述、研究内容设计、技术路线构建、创新点总结、研究基础展示及可行性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撰写要点。过程中,丁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基金申请书中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就代表作的遴选策略提供了针对性建议。最后,他就申请书撰写中的常见误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思路。

研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丁教授和参会教师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教师们踊跃提问,内容涉及代表作的有效选取、申请代码的合理选择、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路径以及项目创新性的体现方式等关键议题。丁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和实践逐一予以细致解答,交流充分、反响积极。

本次研讨会成效显著,不仅为三院教师搭建了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加深了教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政策与规范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科研创新热情。通过本次联合活动,学院与人工智能能源研究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之间的协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各方凝聚共识,持续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科研和学科一体化建设。


报告人简介:丁德锐,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发表/接受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TAC和Automatica论文14篇,其他IEEE汇刊论文60余篇。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排名第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排名第3、第4),2021年度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期刊Nobert Wiener Review Award 以及 2020年度和2022年度IEEE SMC学会Andrew P. Sage最佳汇刊论文奖。

丁教授主要从事分布式控制、滤波与优化,网联自主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目前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Dynamics and Intelligence副主编(Deputy Editor-in-Chief),国际SCI 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Neurocomputing 和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的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此外,他目前是中国自动化学会(CAA)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亚洲控制协会元系统与元控制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现任或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等。


返回顶部